112年助學金執行成果
經濟不利學生學習輔導機制
◆亮點特色:
- 各項輔導助學措施成效:
- 生命僑樑扶輪企業助學圓夢:由各行各業優秀扶輪社友擔任業師,協助學生在進入職場前可以培養正確的態度和精神、更瞭解職場實務,透過就業前準備課程,幫助學生在畢業前學習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善用業師豐富的人生經歷,以配對方式(根據業師專業與學生科系),在學習過程中從旁協助,產生最有價值的學習經驗,共有31位學生完成課前第一階段:蓋洛普優勢測驗(優勢測驗),以及第二階段:完成36小時全勤課程,由導師審核口頭分組報告與繳交個人成果報告書(學習輔導回饋單),如圖7所示。
圖7、生命僑樑扶輪企業助學圓夢
- SDGs磨課師學習獎勵措施:為全面照顧同學的學習,輔導學生進行線上「跨領域磨課師學習」,修畢滿18小時得進行助學金申請,修畢者得申請2萬元助學金,透過學習工時取代勞務工讀,讓學生實際獲得學習成果,共補助497人次,完成二個階段學習。
圖8、學生修讀線上磨課師課程
- 創思創新技能培訓獎勵方案:以實作工時獎勵取代勞務工讀,參與創客基地三創團隊,修習創新創業系列研習課程,每門課程獎勵1萬元,共補助86人次完成,須完成第一階段參加藝術中心展覽活動及第二階段完成創新創業研習課程達18小時,如圖9-11所示。
|
|
|
圖9、創課基地設備操作課程(木工) |
圖10、創課基地設備操作課程(電工) |
圖11、創客基地設備操作課程(金工) |
- 創新創業與技術類競賽獎勵方案:輔導學生參與創新創客實務競賽或全國黑客松競賽,藉此展現學生學習成效,其中化材系王佳卉同學參加2023年全國技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獲得能源與環保群全國第一名。共補助31人次,完成二個階段的輔導,包含了透過創客基地資源參賽,並參與活動競賽,如圖12所示。
圖12、輔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取得優秀成績
- 經濟不利學生證照考取輔導補助:開設證照微學分課程使學生按需求選課,並考取多元核心證照,112年度共補助25人次(含2人次外語證照補助),完成第一階段修習校內證照課程(出席率達80%)及報考取得證照,包含了永續管理師證照、(CSWA)Certified SolidWorks Associate等,以精進學生學科與理論之結合。
- 企業攜手圓夢計畫:提供實踐夢想機會,針對已有初步成果者,學校加碼補助,讓學生有能量為理想實踐夢想,同時藉由校內教師或業界專家陪伴輔導圓夢。
A. 第一階段-提報學習圓夢計畫書:共有3位學生完成第一階段初審,獲得進行第二階段簡報助學圓夢資格。
B.第二階段-捐款企業家陪伴助學圓夢:於112年9月29日由捐款企業家及校友擔任審查委員(謝錫煌校友、李政鍠校友)共同進行線上複審簡報面試,就學生提案圓夢之難易度、完整性及經費規劃等,給予不同分級補助,共有3位學生提出申請,共遴選出2名學生,第一、二及三階段分別總補助206,000元助學金,以輔導學生進行創業跨領域圓夢,如圖13、14所示。
|
|
圖13、學生進行學習方案簡報說明 |
圖14、捐款企業家進行簡報審查 |
- 校務研究分析追踨成效:依校務研究辦公室針對112年推動公共性扶弱機制,進行經濟不利學生進行分析調查,另最後91.17%學生對於推動經濟不利學生學習輔導方案整體感到滿意,其結果如下:
- 學習成效問卷調查:本次統計至112年12月19日止針對已回覆116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本校所推行各項助學金學習方案,有助改善及提升學生的學習,如下說明:
-
- 有助改善我的學習:(A)每周增加學習平均時間增加10小時以上達60.34%(11-19小時32.76%、20-29小時23.28%、30小時以上4.31%);(B)打工兼職減少情況已取消打工兼職達43%。這些都足以顯示已有效改善經濟不利學生不再受經濟因素原有的經濟壓力,有多時間進行學習,如圖15所示。
圖15、減少兼職有助改善我的學習分析圖
-
- 有助提升我的學習能量:在可減少經濟壓力安心學習達50%、可購買更多教材進行學習達24%、減少經濟壓力安心學習達18%、有增加額多元學習(證照、競賽)達8%等,足以證明本校所推動各項助學金方式,有效提供學生透過各項資源進行學習,如圖16所示。
圖16、有助提升我的學習能量分析圖
- 學業成績表現分析:112年透過校務研發中心進行111學年度學業成績班級排名比較分析,在「原住民學生」,對於學生111學年度班排名成績平均進步值達2.884名次,另外個人排名中,以健康管理系原住民學生陳○臻同學不僅班排名進步43名次(從原44名進步到班級第1名)進步幅度最大,以及資訊管理系身心障礙子女賴○綸同學,也從原班排39名進步到全班第1名,更是在系排名進步65個名次(從原第71名進步到第6名),如表2所示。
表2、112年高教公共性完善就學機制之經濟不利學生班排名進步分析
身分類別 |
111-1班排名平均值 |
111-2班排名平均值 |
進步值 |
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 |
16.69 |
17.81 |
-1.126 |
低收入戶學生 |
23.28 |
22.64 |
0.641 |
中低收入戶子女 |
21.06 |
21.02 |
0.038 |
身心障礙人士子女 |
22.26 |
20.23 |
2.038 |
原住民學生 |
27.08 |
24.19 |
2.884 |
特殊境遇家庭之子女 |
19.99 |
20.39 |
-0.400 |
- 亮點個案:【專題製作,社會服務圓夢】化材系王○卉同學
- 學生家庭背景及經濟不利情形:
本校化材系王○卉同學,出身於高雄市,從小家境清寒一直處於中低收入戶。家庭經濟全依賴父母微薄薪水收入,因父母都只有高中職畢業學歷不高,所以父親只能在工廠從事勞力低階的工作擔任技術員及母親就職於一般公司商號行政助理,同時母親因家中經濟因素為貼補家用(須支付卡債…等),仍於平日晚間或假日兼職多份工作。
○卉家中總共有三個小孩,除○卉長女外,下面還各有一個妹妹和弟弟,目前○卉就讀本校屬國立科大之外,其餘弟妹都是就讀私立學校(私立南台科技大學以及私立立志高中),因此私立的學雜費對於原本經濟不裕的家庭,更是沉重的負擔,加上○卉自已本身因於大二後需要從學校宿舍搬出在外租房,讓原本爸媽除了要負擔三位小孩的學雜費外,對於小朋友生活、住宿等支出,無不是雪上加霜的壓力,所以○卉知道身為長女的自己,必須比讓自己更加強大,才能為父母一起分擔家計。
從小○卉就對未來很有目標想法,想靠自己的努力來改善家中的經濟,給辛苦的爸媽更好的生活,因此從小就努力讓自己的學業成績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努力賺取獎學金貼補家中減輕爸媽負擔。
- 參與輔導協助機制情形:
○卉自上大學後,為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除申請就學貸款、住宿費補助外,也積極爭取校內工讀機會,包含一年級時就擔任數位學伴助教,之後透過慈濟基金會獲取到線上家教機會,因為○卉必須透過獎學生來補貼自己的生活費,所以○卉對於自已的學業有極高的要求,不許允許自己的學業成績平均低於80分,因為她知道唯有讀書、學歷才能真正的有機會,改變自己及家中的社經地位。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多年之來服務社會擔任偏鄉學童的大學伴經驗,讓她有了回饋社會的想法。
○卉自一年級下學期就開始參與學校為經濟不利學生推出一系列輔導,包含了圖書閱讀學習輔導獎勵計畫、學習工時、創客動手實作獎勵及企業攜手圓夢計畫…等。這些都讓○卉感到非常的滿足,因為有了這些學習資源,他就可以和一般學生一樣參與競賽活動、報考證照…等,這都是在她高中之前沒有過的經驗,再也不用因為了報名費太貴、競賽材料費不足及校外競賽的住宿及交通…等,而有所卻步。○卉表示,因為原生家庭的經濟因素,從小就有自卑感,總覺得自己無法像其他人一樣,可以擁有這麼多的學習資源(例如:有平板電腦、多樣教科書及證照書籍…等),得使自己能更有餘力專注於課業之上。
○卉從二年級到至今,一直擔任「光電材料專題研究室」實驗室的教學助理,除了為賺取生活費用外,更想為未來就讀研究所履歷上加分,在這過程中知道聯合國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議題的重要性,更是現今產業發展重要的課題之一,目前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參與了碳盤查計畫,負責協助樟樹高中進行碳盤查,並將此經驗轉換進行專題製作,更是參加全國黑客松競賽獲得最佳創意獎,以及教育部辦理2023年全國專題競賽獲選為能源與環保類群全國第一名殊榮。為此,○卉更在今年度提出了「校園溫室氣體盤查」圓夢計畫,希望可以將自己的所學,回饋學校為學校付出自已的心力。佳卉表示很感謝捐款的企業家,因為有這15萬元的經費補助,得以讓他在大學最後一年,可以持續完成實驗室的減碳環保夢想,除了可以購買更多的訓練材料,也可以讓他這半年不用再擔憂生活費、學費等,安心的為未來就讀研究所作準備(含預備研究所的學費)。
- 後續發展:
原本○卉擔心,在大學期間若沒有教育部完善就學協助機制計畫,她一定無法和一般學生一樣擁有這麼精彩的大學生活(擔任實驗室助理、參與競賽活動及考取多張證照…等),更別說可以繼續完成就讀研究所的夢想了(已申請本校化工系預研生)。因為再一年後妹妹也大學畢業,家裡可能被取消中低收入戶資格,讓她只能默默的放在心中,幸好的企業家、校友的捐款支持,以及教育部推動這專屬經濟不利學生的學習計畫,讓她可以與一般學生一樣,擁有相同的資源,進行各項學習活動(競賽、證照)。
最後很感謝教育部推動這方案及捐款企業家,共同照顧這些經濟不利學生,讓她可以像一般學生一樣擁有追求夢想的資源,可以不用再為了生活費擔憂,更給○卉勇氣踏出參與競賽活動,更是在這些的過程中,看見世界遠大、瞭解自己目標 目前她以考取研究所為首要目標,因為佳卉從小就志願進入半導體產業就業,主要是半導體產業的薪水待遇較一般產業還高,所以期望在研究所畢業後可以順利進入台積電擔任製程工程師,可以早日為爸媽、為家裡共同分擔家計。